close

青春常駐 拒絕更年期憂鬱 
 


 
五十歲左右的張太太正面臨人生中的調適轉換期,大她五歲的先生是公司主管,大部分時間都投注在工作上,經常晚上八、九點才會回家,今年三十歲的大女兒剛嫁人,兒子則是大學剛畢業去當兵。面對空蕩的家裡,再加上更年期導致一些身體與心理的不適無法排解,讓她身心都承受的相當大的煎熬與壓力。



張太太一開始求助婦產科,醫師建議以賀爾蒙補充療法,但是她卻擔心會因此增加乳癌、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後來吃一些大豆異黃酮類的營養食品,改善效果有限。後來以失眠問題前往精神科就診,才進一步找到身體不適與情緒問題的關連性。



其實這樣的女性朋友不在少數,精神科醫師陳炯旭指出,女性約五十多歲要開始注意面臨更年期憂鬱的問題,生理及心理都會出現改變,尤其生理變化會連帶影響心理層面。生理方面,停經前後容易發熱、潮紅、盜汗、陰道分泌物減少等現象,對性比較沒有興趣;情緒部分包括容易緊張、心悸、焦慮,在家裡面臨空巢期,固有母親角色喪失,因此產生失落感。



部分女性會認為沒有月經以後就「不是女生」,認為青春已經一去不回,而且房事過程因為身體狀況改變,變得比較不順利,進而影響夫妻間的互動,再加上對自我概念找不到認同,長時間獨自在家身體又不舒適,如果家人沒有多關心,就會加重失落與不被重視的感覺,有些個案憂鬱焦慮症狀會更加惡化。



醫師表示,更年期憂鬱可以從非藥物與藥物的方式來進行調適,首先是協助個案找到自己的定位,無論是投入宗教或積極參與熱衷社區活動,都有助更年期女性重新找到生活定位。藥物部分,醫師會嘗試給予抗焦慮以及抗憂鬱的藥物,像是SSRI或SNRI這一類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物,對於更年期前後憂鬱症狀有幫助,睡眠部分可合併給予失眠藥物,有效改善身體上的不適症狀。



如果非藥物嘗試一段時間後缺乏具體成效,建議兩者並行,陳炯旭醫師表示,有些個案慢慢發展新的生活圈,找到同年齡的朋友在白天有共同活動,一群人有話可說的度過這段期間。一般來說足夠劑量藥物通常二到四周可以出現改善效果,建議會要求持續使用三到六個月,其中抗焦慮或失眠藥物會逐步減少劑量減低,或是改成需要時才使用,SSRI或SNRI持會建議使用六到十二個月,對情緒調適有比較長遠的效果。



女性更年期不是世界末日,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只要注意停經前開始出現的一些徵狀,調適心情做好準備,依然可以留住青春活力的腳步,繼續迎向下一階段的人生旅程。(中時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健康情報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