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骨鬆與退化性關節炎的不同-全台僅1%民眾了解


 


一份針對國人骨骼與關節健康認知的「安怡關鍵力調查」日前出爐。亞太骨科醫學會前理事長陳博光表示,民眾對於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搞不清楚,僅有百分之一的民眾能正確分辨兩者的差別,最常就是誤以為關節痠痛是骨質流失造成。



此外,對於如何透過日常生活飲食攝取正確營養素也有錯誤理解,包括誤認補充鈣質可以保護關節,或是攝取葡萄糖胺可以補充骨質。亞太骨科醫學會提醒,55歲以上民眾是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其中女性因為生理因素,例如更年期等,風險更高。如果攝取錯誤的營養素,無法有效保護骨骼與關節健康。



台大營養學博士吳映容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日常飲食攝取保健關節及骨骼的營養素,例如:軟殼蟹、甲殼類食物、動物軟骨與黃豆製品等,而直接飲用添加鈣及葡萄糖胺的奶粉,是方便有效率的攝取管道,也可以減少因為大量食用海鮮而引起高膽固醇及痛風的危險。



台大骨科醫師暨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院長蔡文基指出,骨質疏鬆的形成,主要是骨質流失而容易骨折或跌倒,而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表面軟骨磨損,容易造成關節僵硬或關節疼痛,兩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也不同。



蔡文基指出,民眾以為關節疼痛是骨鬆的症狀,拼命補鈣,卻毫無幫助關節還是一樣僵硬痠痛。他強調,鈣質是骨質的原料及營養補充劑,不能保護關節。年輕時就需要補充鈣質,儲存骨本,不但可以讓骨質堅硬有韌性,並強健肌肉。若骨本不夠,在年輕時就可能發生骨質疏鬆。所以,必須由青壯年開始兼顧鈣質與葡萄糖胺的攝取,才能同時照顧骨關節的健康。



吳映容指出,日常飲食中,黃豆類製品與奶製品含有鈣質,而甲殼類食物與或動物的關節還有葡萄糖胺,但不常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且不容易為人體吸收;不過藥藥在日常飲食中同時攝取葡萄糖胺與鈣質,並不容易。因此提供民眾另一種最佳選擇,每天飲用兩杯添加葡萄糖胺與鈣質的奶粉,可以分辨又快速地同時攝取葡萄糖胺與鈣。(轉載自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健康情報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