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11.07.22
許多懷孕期間的婦女會發生尿失禁,以往學界多數認為生產造成的骨盆組織受傷是尿失禁的主因,不過,有一些學者主張懷孕本身就是婦女尿失禁的原因之一,所以治療尿失禁應該提前在生產前進行,而非在產後才做。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梁景忠醫師表示,而大多數的孕婦因為擔憂開刀與藥物治療會危及胎兒健康,所以只得默默承受尿溼褲子的困擾,甚至於出現會陰部皮膚病與泌尿道感染的傷害。目前,透過骨盆底肌肉運動,也就是凱格爾運動,不失為一種預防尿失禁的物理治療,產後,或者平時就有漏尿的婦女如果能持之以恒的進行,對輕中度的尿失禁確有幫忙,不過目前被運用在懷孕中的治療非常少。
為了瞭解骨盆底肌肉運動,也就是凱格爾運動,對孕婦尿失禁的治療成效,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梁景忠醫師組成一個研究團隊進行一項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
研究發現,婦女在懷孕16至24週,懷孕36週,產後6週和產後6個月,在研究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分別用問卷評估尿失禁和生活品質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運動組的婦女在懷孕36週,產後6週和產後6個月尿失禁和生活品質皆有明顯的改善。尿失禁的發生率在運動組分別是懷孕16至24週的27%,懷孕36週的34%到產後6個月的16%;對照組則是16至24週的30%,懷孕36週的51%到產後6個月的27%。
依此結果,研究團隊呼籲懷孕20週左右的婦女在排除有多胞胎、嚴重產科合併症、早產高危險群後,最好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勤做骨盆底肌肉運動,如此就可以減低孕前及產後尿失禁的發生率,對日常的生活品質也有改善。
自我骨盆底肌肉運動每次需要持續收縮骨盆底肌肉6秒鐘,做8次肌肉運動為一個循環,做完一個循環休息2分鐘,每次做三個循環,每天做兩回合。物理治療師的課程為指導孕婦在坐姿和站姿時,雙腿分開加強骨盆底肌肉收縮以及同時能放鬆腹部其他的肌肉。
此項研究成果由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理事長梁景忠醫師在去年國際婦女泌尿聯盟與國際尿失禁學會聯合大會發表,並且寫成論文刊登在著名的國際婦女泌尿學雜誌(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1年22卷17至22頁的壹月份期刊。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13834
留言列表